更多福建特產
Specialty
Specialty
- 廈門漆線雕-廈門特產-手工藝品閱讀量:71
- 同安鳳梨穗-廈門特產-水果閱讀量:184
- 古宅大蒜-廈門特產-調料閱讀量:108
- 同安龍眼-廈門特產-水果閱讀量:84
- 地瓜粉粿-廈門特產-小吃閱讀量:122
- 上官青蔥-廈門特產-調料閱讀量:117
- 青果-廈門特產-水果閱讀量:183
- 蠔仔煎-廈門特產-小吃閱讀量:130
- 鱷魚嶼蠔汁-廈門特產-調料閱讀量:53
- 海蠣煎-廈門特產-小吃閱讀量:164
特產簡介
廈門漆線雕是國內藝術瑰寶之一,距今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其工藝栩栩如生,這樣的瑰寶怎么能獨自享受其文化呢?唯有與大家分享,才是小編的宗旨,在這兒好食特產網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下廈門漆線雕。
漆線雕是福建廈門歷史最長的工藝品,早在幾百年前,廈門漆線雕像就馳譽中外,暢銷東南亞各國。漆線雕用精細的漆線,以特殊的制作方法纏繞出金碧輝煌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衣飾花紋,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云水、纏枝蓮等為多。過去,漆線雕大都只裝飾在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近年來,已發展到裝飾瓷器、玻璃上。有的將漆線染成各種顏色,雕成色彩繽紛的圖案,使漆雕人物、盤、瓶、爐、小屏風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如大型漆線雕《陸文龍大戰金兀術》,高1米,長2米。作者發揮了漆線雕獨特的藝術手法,把人物的神態刻畫得細致入微,衣飾、盔甲獨特,采用了高難度的裝飾手法;衣袍上的花紋、線條疏密有致,精巧細膩。小件漆線雕金女小瓶,則用綾緞制成盒子包裝,小巧玲瓏,便于攜帶,是旅游紀念、饋贈親友的佳品。

漆線雕工藝歷史淵源
?、逼峋€雕的起源和發展階段(明代中晚期)
漆線雕是受宋元時期的線雕工藝特別是瀝粉和泥線雕等工藝的啟發而產生的。宋元時期就有用堆漆和瀝粉雕手法來裝飾神像。至明代,還有少量應用堆漆的表現手法,明代早期,使用精細的漆線做裝飾還不多見。直到明中晚期,漆線雕工藝逐漸形成,并得到較大的發展。這一階段的漆線雕主要還是以平面局部造型為主。
?、财峋€雕的成熟階段(明末清初期)
由明末至清初,漆線雕的工藝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制作基本形成規模,并廣泛應用于佛神像衣飾中。漆線雕在原來平面局部造型的基礎上擴展為全身的裝飾,并采用漆線及堆漆并用的手法,從而達到淺浮雕的效果。
?、称峋€雕的鼎盛階段(清乾、嘉、道時期)
清朝中期,漆線雕藝術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其表現手法進一步拓寬,工藝幾近登峰造極,技法更為純熟,粗細線條的運用也更加靈活,并開始采用漆線堆疊的立體手法。加之貼金、配彩,使之達到錯彩鏤金,雕繪滿眼,美輪美奐的藝術效果。
?、雌峋€雕的下滑期(晚清至民國時期)
清朝末年,隨著朝庭腐敗,外敵入侵,社會動蕩,漆線雕工藝開始走下坡路,無論工藝水平還是漆線質量都不能與明末清初相提并論。民國時期,國家內憂外患戰事頻發,漆線雕藝人朝不保夕,漆線雕水平更為低落,好的作品不多。
5.漆線雕歷經磨難、煥發新生
新中國成立后,因為提倡破除迷信,已沒有漆線雕神像作品生產了。但黨和政府仍然對工藝美術行業的保護,恢復給予很大的關懷和扶植,明確提出“保護、發展、提高”民間工藝美術事業的方針。并鼓勵藝人創作產品生產出口。因此,蔡氏于1951年重操祖業,以個體經營的方式生產佛像,銷往東南亞地區,漆線雕得到新的發展。1954年,廈門成立三個生產合作小組,后轉為雕塑生產合作社,社員大部分是同安、馬巷、晉江以及龍溪的民間裝佛藝人。他們互相交流技藝,風格程式逐漸一致。由于出口的需要,廈門漆線雕老藝人創作了少量表現歷史人物的作品。

傳承者說-蔡水況
裝佛匠師中蔡文沛先生的技藝當時最著名者,他7歲學藝,潛心15年,掌握了各種復雜的技法。解放初期,他第一個為漆線雕工藝開拓了國外市場,產品暢銷東南亞,以做工精妙深受好評。作為新時代的藝人,蔡文沛先生進一步解放思想,擺脫了傳統佛神像的桎梏,為漆線雕工藝開創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在內容上同時進行一系列革新,一掃冷漠板滯的傳統風貌。他的作品取材多是來自神話和歷史故事,尤其是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例如《戚繼光》、《鄭成功》、《穆桂英》、《岳飛》等最具神韻。
1956年,以蔡氏家族成員為班底的“廈門工藝美術廠”前身雕塑合作社成立。時有社員26人,其中蔡氏家族成員20人,乃是該社的基礎。當時16歲的蔡水況也隨父蔡文沛進廠成為其中一員。在漫長的創作生涯中,蔡文沛越來越接近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他的名作《張飛戰馬超》在人物造型上沒有絲毫的臉譜化、程式化傾向,雙馬相對,槍矛并舉的一字式構圖,顯示出壯闊的戰場氣氛,使整個作品達到高度的完整。其深刻的創作要屬《鄭成功收復臺灣》。作品主體由鄭成功、漁夫和一個旗將三人構成,藝人著重刻畫了人物的內在精神氣質,對鄭成功威嚴、灑脫的風度,老漁夫機智、親切的表情,不作過分的夸張,一一合乎典型化要求。作品的技法運用亦達到空前高度,每個細節都是嚴謹的。漁夫衣領紋飾采用撥金技法,這是裝鑾中最難的工藝技法了。
蔡文沛在形式上也對傳統工藝進行了改造,這主要是從現實著眼的,譬如龍鳳圖案,自古以來就是漆線雕的主要裝飾圖案,經過數百年的承襲,已成為固定的程式。蔡文沛對這些圖案重新審視,并做出較完整的修改,使其更加合理。各種水波、云彩、纏花、卷草在他的手下變化萬千,自成一格。蔡文沛的革新和創造,不是拋棄優秀的民間傳統,建造空中樓閣,而是凝聚著民間藝術的精華,保存著閩南地區的藝術風貌。他正是以此為根基,使其作品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并代表了傳統工藝的新高度。蔡文沛是個承前啟后的人物。他總結了以前數代藝人的經驗,集其大成,開辟了新的工藝天地。還是一代良師,培養了大量的新秀??v觀蔡文沛一生,其作品、人品俱高。他潛心藝術,不鶩名利,深為后人所贊譽。他的作品經過十年浩劫多數不存,高三尺的《鄭成功收復臺灣》?,F存在廈門惟藝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的“蔡氏漆線雕”藝術館內。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工藝美術被迫下馬,漆線雕工藝美術被迫下馬,在破“四舊”的運動中漆線雕再次被沖擊,工藝廠解散后,藝人們和蔡水況都被安排在廈門金屬噴鍍廠當鑄造工人。
1972年,為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30周年,全國“解放”了大量“牛鬼蛇神”藝術家出來大張旗鼓搞創作。廈門政府恢復了廈門工藝美術廠,工藝美術從業人員開始歸隊。閩南漆線雕名師蔡文沛被恭請出山,老人家因有眼疾,請求領導讓工藝廠解散后安排在金屬噴鍍廠當鑄造工人的兒子蔡水況出來幫忙。而立之年的蔡水況憑借自小隨父練就的深厚功底,創作了傣族少女打乒乓的《業余愛好者》,一炮打響入選送省參展,上下一片欣喜。接著,他完成了《鄭成功》、《陳勝》、《戚繼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鐘馗》《急診》``````蔡水況說:《業余愛好者》之所以受歡迎,因為當時乒乓球在世界大賽中大獲全勝,正是時尚題材,還有,表現民族政策很對路,如果不穿少數民族服裝,我的漆線雕和金箔怎么上?當時領導不準我做《鐘馗》,說是封資修,搞迷信。我拿出毛主席語錄:‘我就是要做共產黨的鐘馗!’折衷結果:鐘馗可以做但不許拿刀劍。‘你看,我這是文馗,只拿一片奏板。’這尊被繳了械的打鬼英雄底座上分明刻著:1973年5月。“原來只適合在繁復的紋飾上貼金箔用以裝飾神、佛的漆線雕被蔡水況先生巧妙地為‘工農兵服務’了。
但是,由于“文革”余波未盡,傳統的佛像依然嚴禁生產,而依附于佛生存的傳統漆線雕工藝眼看著也要因此湮滅。作為子繼父業的第十二代傳人蔡水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決心對漆線雕工藝進行改革嘗試,使漆線雕工藝脫去宗教的外表而獨立存在發展??蛇@談何容易!用漆線裝飾佛像,經過數百年的“裝佛”匠師的實踐,可謂珠聯璧合,成為高度完整的工藝。它做出的各種各樣的花紋,離開了土木佛像衣飾,單獨呈現,是否還具備一樣的藝術價值呢?這就不僅需要解放思想,跳出傳統框架的束縛,還要有勇敢的精神和頓悟的靈性。蔡水況經過反復推敲,于是抓住了一個龍紋,漆線雕的龍原是作為神像龍袍上的裝飾圖案,雖細致精巧,卻也難免拘束。蔡水況經過反復多次試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終于在1973年使這條金龍靈動起來了,飛離了神像的禁錮,駕著千朵祥云,躍出萬頃碧波,落戶在各類瓷盤、花瓶、香爐、屏風和彩色蛋殼上,從此,金龍就在傳統工藝品上自由騰飛了,于是,擺脫前人一貫只把漆線雕用以表現神佛戲劇人物服飾的規矩,獨樹一幟地把傳統的各種吉祥紋樣獨立地成為藝術形象直接表現在平面上。蔡水況大師在送展前將這種裝佛漆線堆的新興工藝品種命名為“漆線雕”。在這年的廣交會上,漆線雕裝飾的花瓶、瓷盤大受歡迎,取得大宗訂單。到這時節,應該說是漆線雕藝術命運關鍵的轉折點了。
在漆線雕奄奄一息的時刻,所幸有一個蔡水況在這生死關頭掐住了它的“人中”,讓它活轉過來。而他卻說:“我只是喜歡做這東西,那陣子哪會想那么多!說實話,最受外商歡迎的漆線雕瓷盤、花瓶是我變生換熟種種花樣里面最省心最省力的一種。無意插柳柳成蔭,世間事往往你存心呵護的花朵不見一苞,枉費心機:回頭時卻看見不曾指望、隨手扦插的柳枝一片蒼翠。”
“文革”的中國封閉了多年,什么東西都是革命題材,蔡水況的花瓶、瓷盤金光閃耀又是龍又是鳳,僑商、外商都看花了眼,極其欣賞。蔡先生并沒有用“革命道路”。漆線的浮雕效果、金箔的喜氣富貴和瓷器潤澤典雅三者是最佳的藝術組合,贏得世人的雅俗共賞。30年來,這朵奇葩沒有枯萎,反而在閩南大地到處盛開,蔡先生的改革之功不可沒。命運讓他出生在漆線雕世家,讓他熱愛漆線雕藝術,讓他在百藝凋零的時節回到漆線雕藝術。他的貢獻,就是把原本只是附在佛像神像、古裝人物的身上的漆線金箔裝飾工藝剝離下來,獨立培植綻放新花,真正成了一種自由的藝術表現形式;當然,漆線雕也成全他成為工藝美術大師。漆線雕瓷盤、花瓶產品開拓成功,標志著新漆線雕第二代作品問世。漆線雕藝術30年來不僅為國家創造了外匯,為廈門在全國、全省拿了獎牌,在海外贏得了榮譽,而且也為此為生的從藝人員保障了衣食,也為不少因漆線雕而致富揚名的人帶來了好運。
近年來,廈門不少原有從事漆線雕的藝人紛紛自立門戶,造成了百家爭鳴的新局面;更有臺商看準其中的商機,在閩南幾個窮困縣建立生產基地,把產品返銷臺灣。對此,蔡水況說:“從商業角度看,競爭才好,誰做得好銷量大就是對漆線雕藝術發展有貢獻。事實上漆線雕早已打破了家族界限,成了社會共享的藝術事業。從藝術上看,爭真假無意義,真假不是用嘴爭出來的,大家把功夫拿去做藝術才是正路。我創作的第二代作品已經過去了30年,這門工藝的前景應該是廣闊的,希望有志于此道的同行朋友創造出第三代、第四代、``````,一代比一代更有新意,弘揚漆線雕藝術。要爭就爭這點。漆線雕不是蔡家獨有,它的發展尚需依靠社會各種力量。”又說:“我們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靠的是適時而變。你看,解放-初破除迷信裝飾佛像的漆線雕一下子沒銷路了,怎么辦?我父親和幾個堂叔一合計:把產品打到東南亞去,那兒可是盛行佛教的地方,而解放初國家為了爭取外匯,也鼓勵出口。出口這條路算是走對了,漆線雕總算沒有失傳。1956年,成立合作社,把漆線雕藝人集中起來。在舊社會,手工藝人地位是非常低下,現在藝人地位一下子提高了,心情也舒暢了,當然有利于他們出成果,我父親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把漆線雕從“裝佛”中解放出來,開始塑造歷史人物:這又打開了一條漆線雕發展的道路。到了“文革”不是破“四舊”嗎?銷路一向很好的漆線雕一下子又“死”了。我只好琢磨著變個法子了,這一琢磨就琢磨出漆線雕瓷盤、瓷瓶,漆線雕又一次起死回生,而且至今銷路很好。
有的專家擔心說:漆線雕因為它金光閃閃的外表受到人們的青睞。這種市場導向會不會使得漆線雕逐漸偏離傳統,漆線雕工藝越來越退化,以黃金的堆砌來迎合市場,其藝術價值會下降的!對這些問題蔡水況先生是這樣看的,他說:“俗話‘佛靠金裝’,漆線雕以前叫金木雕。是裝佛用的,當然要金光閃閃才好呀!”漆線雕300多年的歷史,如果沒有內在的生命力,僅憑表面的黃金裝飾,能支撐到現在嗎?漆線雕的工藝越來越完善!漆線雕也好,別的工藝也好,要生存就要創新??墒菑那澳挠羞@種概念?一輩子栓在工廠里,做好做壞工資分文不變,不會想著怎么創新?,F在不同了,那么多漆線雕公司競爭,為了生存,大家都在不斷完善自己。

蔡氏漆線雕技藝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
蔡氏漆線雕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資材。它源于中國偉大的雕刻藝術傳統。在早期的佛像塑造中就已融合了南北特征。甚至也吸取了藏傳佛像的一些特征。具體地看,漆線雕佛像裝飾造形有時代德化白瓷雕塑的影響,尤其是她的靈動飄逸的衣紋表現;在色彩裝飾上,特別是各種金的運用,漆線雕吸取了福州脫胎漆器的一些手法;在人物的面部塑造,和粉底工藝,則流行于閩南地區的泥塑和傀儡人的制作工藝也影響了她。
1.漆線雕的第一個特征是線條的藝術表現。這一點她脫胎于瀝粉工藝,但在本質上超越之。瀝粉是擠壓出的線條。渾圓浮突,但缺乏彈性,表現力差。漆線就不同了,她的線條彈性,韌性都很好,隨意精細,隨心盤結,她具有線條本身的藝術表現力,不只是圖案的附庸,而這一點,作為中國藝術的意義是很重大的,在中國書畫當中,線是獨立的生命體,她體現了藝術作品的內在美,漆線雕藝術庶幾近之。
2.漆線雕的第二個特征是繼承和發展了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美學理念:“錯彩鏤金,雕繪滿眼”。在現代漆線雕的作品中,仍然表現出一些從遠古流傳于民間藝雕的信息:青銅器中的金銀錯工藝;楚漢的漆器與絲綢紋樣;唐代金器的華麗紋飾;北宋緙絲和定窯瓷器的豐富圖案等等;線雕所顯示出的熱鬧,活潑,五彩雜陳、金銀交錯的美,最為中國人民所贊賞,在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也成為最典型的中國美為世界所接受。
3.漆線雕的第三個特征是她所匯集的傳統圖案非常豐富,已經自成一個大系統,雖然對此的研究尚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是縱觀現代其他工藝門類,的確少有能與之比肩的。漆線雕吸收了各個門類藝術的圖案,從北方到南方甚至西域南洋的圖案兼容并包,并且都改造為自身適合的形式,這一點很突出,畢竟,漆線雕是以圖案美為藝術基礎的。
4.漆線雕的第四個特征是極盡精微,在所有的作品當中,容不得半點疏忽和率意,每一個局部都嚴謹處理,精細如發!可以說是工筆中的工筆,這就是手中的成就,手工,是漆線雕的靈魂,也是它的最大的工藝價值!
綜上所述,漆線雕的確是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創造了杰出的價值。她傳達了典型的中國美學的理念和藝術品味,至今仍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漆線雕作為傳統手工藝產品,它同時是文化的載體,美的載體和具有甚高經濟價值的物品。就其文化的價值而言,幾百年來閩南地區的人文、風俗、歷史、宗教,都可以從作品身上折射出來。漆線雕的造像系列簡直可以看作地方文化史的標本,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就其審美價值而言,漆線雕表現出“錯彩鏤金,雕繪滿眼”的審美特性,用宗白華的話說:“代表了中國美學史上的一種美的理想”。漆線雕對許多傳統手工藝的形式美兼收并?。簯饑~器的金銀錯,楚漢漆器和錦繡紋飾,唐代金器的華麗風格,經及宋元明清各種工藝上的圖案,漆線雕都能吸取,從而創造出一種熱鬧、活潑、五彩雜陳、金銀交錯的藝術典型,最富于中國特色,也為海外同胞以及熱愛中國文化的海外人士所喜愛;就其手工的價值而言,漆線雕更是千錘百煉的手工藝精品。其精細之處毫厘必現,所有細節都非常嚴謹,雖以線條盤結,卻以浮雕形式展現,玲瓏剔透。它以漆線為錦繡,制作時嘔心瀝血??梢哉f“手工”體現了漆線雕的最大的工藝價值,也蘊含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是漆線雕的靈魂;就其藝術形式的創造性而言,它體現了中國美術特有的關于“線”的審美的極高境界。過去的“線起”工藝使線條從圖案中突出,“瀝粉”工藝能用凸起的線勾勒各種紋飾,然而“漆線”工藝才真正關注線本身的審美特質,使線的形態豐富多變,在創作中隨心所欲,各種流派風格也因之形成。漆線雕體現了中國工藝美術在線條美的表現上的進化。
總而言之,漆線雕本身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與審美價值,而開發漆線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其他民間手工藝所難以達到的。
?。ㄒ唬┤倌陙?,漆線雕在閩南流傳,當地的民俗宗教和民間工藝美術風格賦予了她非常特殊而鮮明的藝術形式。由于漆線雕在發展中不僅風靡她的誕生地—閩南。她還傳播到臺灣、南洋,在福建北部和浙江也有她的蹤跡。她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地變化,發展,無論是在造形上,材料運用上和紋飾藝術上。譬如漆線雕最典型的龍紋,她的造形和做法就一直在更新?,F在雖然已經很完善,但是改進的空間還是存在的。漆線雕雖為傳統工藝,但她不是個活化石,她是具有時代精神的鮮活的藝術。
?。ǘ┰诠糯?,漆線雕的存在有賴于民間的風俗和民間宗教信仰,幾乎所有閩南地區的神佛像都是漆線雕創作的。這些東西在今天也并未完全蕩然。但是,漆線雕在今天的應用卻廣泛得多。首先,她是極好的裝飾藝術品,無論是制成屏風壁掛還是桌上的擺件都能使環境變得富麗堂皇,使人們的生活充滿熱情和優雅。她的藝術效果是那樣的突出!其次,漆線雕是廈門具有代表性的出口的工藝品,而中國華麗的藝術信息就因此而傳播到世界各地。政府亦都將漆線雕作為國賓禮品的首選贈送友好人士。所以不僅在華人世界中,甚至各個民族的人們都將她看做中國文化藝術的載體,從中來欣賞、體會和認識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從這一點講,漆線雕在促進中華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促進文化交流上都有很大潛力。
蔡氏漆線雕技藝完整地保留著閩南民間藝術的特征,現在本市唯一的民間藝術大師即是漆線雕工藝美術大師。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廈門工藝美術作品,也唯有蔡氏漆線雕而已。她的完整的技藝系統十分復雜,包括木雕、泥塑、粉底、打磨、漆線裝飾、安金、設色等一系列平面的和立體的工藝手法,不可缺一,正因為如此令許多從業人員望而生畏。在生產單位中,人們將復雜的工序分門別類地組織生產,工人尚須培訓不少時日,如要培養能集所有技藝為一身的創作家,那即便是心無旁鶩,也要付出畢生努力的。漆線雕精美無比,漆線雕藝人才難以培養,此技藝一旦失傳是非常令人痛惜的。漆線雕工藝在今天處于瀕危狀態有外部的和內部的原因。在工業化的早期階段,人們對手工藝的忽視與傷害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人們對這種形勢措手不及,社會卻還沒有意識到要進行挽救。咎其原因,根本上是沒有將民間工藝看作民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總是認為工藝品不入流,此種觀念現在還殘余著。另一方面,崇洋媚外的思想也使市民們瞧不起這種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這個觀念不轉變,工藝美術是沒有希望的。當然,漆線雕的藝術表現如何貼近生活,迎合時尚審美,與時俱進才能保持其藝術生命力。
縱觀漆線雕的歷史,道路坎坷而曲折。經常是勃然而興,忽焉而亡,變化之快,使人觸目驚心。它之所以能延續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是藝術家的存在與堅持??箲鸢四昶陂g,漆線雕業紛紛倒閉,一大批藝人都改行。然而就因為蔡文沛等幾位藝人保住了技藝,解放后尚能恢復和發揚;文革期間行業又一次全部下馬,人員解散,但藝術家仍堅持業余研究,并嘗試創作新的現代人物作品;八十年化漆線雕為不成熟的市場經濟所沖擊,生產幾乎全部停頓,而蔡水況大師卻發奮創作,達到了最高的成就。如此看來,只要有人才,工藝美術就不至于衰亡?,F在漆線雕的市場已經大大拓展了,又進入了繁榮的時期。
漆線雕的發展歷程實在是太坎坷了,由于她的繁難復雜,不易掌握,就顯得特別的脆弱,她所依附的社會民生民俗一旦起了動蕩,她也立刻失去了根基。漆線雕的第一個厄運是在日本侵華的時候,可以說是完全被日本法西斯所扼殺了。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沒有任何作品出世。在解放初期破除迷信的群眾運動中,漆線雕藝術未能完成轉型和創新,由于佛像不能生產,也停滯了一小段時間。后來政府鼓勵生產出口,藝人們成立了合作社,生產立即恢復并培養了一批新人。接著,在文革十年,漆線雕又完全停頓,人員分散到其他的工廠,都改行了。一直到1972年工藝美術人員歸隊生產,才又恢復。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剛剛起步,傳統工藝仍然是無人問津,在不成熟的市場和廉價的大批量制造的工藝品的沖擊之下,幾乎完全凋零。盡管蔡水況大師在家中獨立奮斗,以驚人的毅力進行創作,但工廠的生產卻停頓了。漆線雕因為它的商品屬性,產量小,在經濟市場中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并將它以普通商品等同看待,每次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都影響到它的發展乃至生存。
現在的藝術市場漸漸成熟,工藝美術正是起死回生的時機。而目前的狀況又現出另一種特殊性的危機。當今市場商業炒做變本加厲,不當宣傳和大量低俗生產觀念嚴重沖擊傳統藝術。漆線雕是十分復雜精深的技藝,只有經過刻苦訓練才可能全面掌握的。某些漆線雕廠家急功近利,無視技藝的全面繼承,缺少對待傳統藝術的嚴肅態度,淺嘗輒止,以為只要有了金光閃閃的表面就可以在市場上立定腳跟。更有甚者,以模印的手法來取巧,使漆線雕失去了手工的藝術價值,其實就是失去了美的靈魂。所以市場上雖然有漆線雕作品汗牛充棟,但真正的漆線雕技藝仍然瀕臨消滅;類似漆線雕的作品比比皆是,但真正具有文化價值的作品卻很罕見;漆線雕的生產廠家雖然涌現不少,但真正為之嘔心瀝血的藝人又在哪里呢?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希望行業內外乃至全社會正視這種嚴峻的事實;在表面繁榮的漆線雕藝術市場掩蓋下,真正的漆線雕藝術品越來越少,如何真正地傳承、保護和發展這一閩南地區特有的藝術奇葩,是每一位從事漆線雕工藝事業的人們必須深思的問題。

廈門漆線雕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E%A6%E9%97%A8%E6%BC%86%E7%BA%BF%E9%9B%95/6727747?fr=aladdin
廈門漆線雕技藝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E%A6%E9%97%A8%E6%BC%86%E7%BA%BF%E9%9B%95%E6%8A%80%E8%89%BA/2858453
各地十大特產 / specia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