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福建特產
Specialty
Specialty
- 廈門漆線雕-廈門特產-手工藝品閱讀量:71
- 同安鳳梨穗-廈門特產-水果閱讀量:184
- 古宅大蒜-廈門特產-調料閱讀量:108
- 同安龍眼-廈門特產-水果閱讀量:84
- 地瓜粉粿-廈門特產-小吃閱讀量:122
- 上官青蔥-廈門特產-調料閱讀量:117
- 青果-廈門特產-水果閱讀量:183
- 蠔仔煎-廈門特產-小吃閱讀量:130
- 鱷魚嶼蠔汁-廈門特產-調料閱讀量:53
- 海蠣煎-廈門特產-小吃閱讀量:164
特產簡介
古宅大蒜至今種植歷史也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廈門市翔安區新圩鎮古宅村種植面積已有三千畝,并帶著周邊村鎮發展到九千畝的規模,產值更是高達六千多萬元。下面好食特產網站給大家整理了許多相關的資料,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古宅大蒜。
廈門市翔安區新圩鎮古宅村現有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00人,耕地面積3000畝。古宅一帶村落,地處丘陵,隆冬風大,濕度較低,土壤疏松深厚,很適合大蒜生長。如今古宅大蒜已有1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村民農業生產的主導產品,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全區3000多畝耕地均以種植大蒜為主,目前帶動本區及南安市周邊村共發展種植面積約9000多畝的規模,年產值6000多萬元。
作為馳名特產,“古宅大蒜”以其瓣大皮薄、味道香辣的獨特優點和殺菌健胃等藥用功效,風靡閩粵兩省和港澳地區,遠銷新加坡、比利時、斯里蘭卡、菲律賓、日本等國,是廈門市出口創匯蔬菜品種之一。
古宅大蒜是古宅大蒜福建廈門翔安區新圩鎮古宅村的特產。

古宅大蒜于1992年通過形成福建省地方標準化FDB/NY92栽培管理技術,1999年青蒜通過形成福建廈門農業標準規范DB/XNY7.0-1999的無公害指標,2002年向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古宅”商標,樹立自己的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目前村民正積極組織籌措成立“廈門市翔安古宅大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將進一步推動大蒜生產的有序經營,為實施“市場+合作社+農戶”的經濟模式打下良好基礎。

專家指出,古宅大蒜有三大優勢可利用。
首先是季節優勢,青蒜苗出口剛好可以彌補東南亞市場季節需求缺口,我國蘇北和魯南地區大蒜主要是以蒜薹和蒜頭形式出口,并且集中在5月~6月下旬出口。此時正好是東南亞國家青蒜苗收獲季節。古宅大蒜則不同,它的播種季節在每年8月~9月,到10月~12月進入采收。10月下旬開始,到來年的2月,為青蒜苗出口季節。這時剛好可以進入東南亞國家,供應春節和元宵市場。
其次是品牌優勢,目前種植地集中于廈門市翔安區新圩鎮古宅村及周邊一帶的“古宅大蒜”,味道獨特,辛辣、味濃厚、耐寒,為國內上好的品種,質量達到無公害標準,它在口感上迎合了東南亞國家居民飲食習慣。

第三效益優勢也是青蒜苗出口取勝的“秘訣”。東南亞春節大蒜市場的年需求量為2000多噸。從價格看,廈門青蒜苗市場收購價約為1300元/噸,其在東南亞市場的銷售價格更是高達6000~7000元/噸。據悉,2001年以來大蒜出口主要輸往東南亞,并且多是供應春節、元宵節的市場需求,其中以馬來西亞最多,占49%,其次分別為日本(21%)、新加坡(17%)。
各地十大特產 / specia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