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特產
Specialty
Specialty
特產圖片




特產簡介
中華香煙簡稱“中華”,是1951年創立的香煙品牌,1952年中華煙草公司并入上海煙草公司,“中華”煙以其獨特的品味和魅力征服了消費者,贏得了中國第一品牌——國煙的美譽。
“中華”牌一直是中國高檔煙消費市場的第一品牌,成為了社會精英展示身份、體現價值的重要附屬品。在過去的五十多年中,中華不斷樹立著謙遜但不失尊貴的風范,贏得了高端消費人群的普遍推崇,成為了中國高檔煙市場的絕對領導者。
誕生
解放前,卷煙市場份額大部分被頤中(英美)占領,高級卷煙就是“白錫包”。新中國誕生后,生產自己最好的卷煙品牌這件事也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上海作為卷煙工業的發祥地,自然要擔當起這一責任。
解放后,上海市軍管會接受了國民政府的中華煙草公司。根據上級要求,我們承擔了生
產“最好卷煙品牌”的任務。1950年國營中華煙草公司接受了“中華牌”卷煙的研制。當時接受任務是以中華公司廠務科王承翰科長為主,朱尊權(中國工程科學院院士,原鄭州煙草研究所所長)和丁瑞康承擔葉組配方等具體工作,共同研究生產工藝及原輔材料標準等。曹達(原中華煙草公司副總經理)和搞工藝的同志精心研究設計卷煙配方,并做了一個無牌的樣煙。做樣煙時,為了安全起見,搞工藝的同志連著兩天兩夜都在廠里,由大東南煙廠的老板張春申提供美國煙葉AAB。樣煙做成后,由當時的華東工業部部長汪道涵同志專程送北京,供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評吸。中央領導評吸后,對這個樣煙評價很好。于是,我們就策劃要給這個最好的煙起一個最好的名字。因為當時的公司名稱是中華煙草公司,故這個品牌也順乎其名,特為之“中華”。
有了“中華”這個好名字后,我們就在解放日報上登報征集商標圖案,并委托華商廣告公司的丁浩負責代理。記得當時只花了100元錢(人民幣)。廣告刊出后,投稿人很多,其中華東美協秘書長畫的一個商標最好,那時的商標正面是天安門城樓,深紅全底加上五顆金色五角星,兩旁兩個大華表,下面用金水橋相連結,上部中間印有“中華牌卷煙”五個大字,背面是一個有底座的大華表,中間印有“中華牌卷煙”。
“中華”牌上市后一炮打響,從而使“白錫包”不再名列第一,而中華牌卷煙從此名居首位。
價格
“中華”牌卷煙之所以享譽神州,是因為曾作為“國煙”被周總理在國宴上招待來自五大洲的貴賓。尤其是從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間,“中華”牌卷煙一直作為特供煙,主要供應對象是駐外使領館和來華外賓,當時產量一直偏低,無法在市場上銷售,這就使“中華”牌卷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文革期間,“中華”煙的產量甚至低于50年代,商業部按照“照顧特需、照顧邊遠、兼顧一般”的原則對全國進行分配。上海卷煙廠開始生產濾嘴“中華”煙后,第一次樣品煙是由市煙糖公司派專人送到中央。1984年上海煙草公司成立時,“中華”還是作為特供煙,消費者仍不能在市場上買到。1988年全國13種名煙放開價格上市供應,“中華”煙終于和消費者見面了。上市第一天,1條“中華”煙從40元漲到65元,上市不久就被搶購一空。為保證“中華”煙的市場供應,使消費者能真正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在上市的第二天,價格定在72元/條,市場開始平靜。當時國家煙草專賣局領導在一次會議上自豪地說,13種名煙價格放開后,有的國煙價格已超過名牌洋煙萬寶路、健牌,其中“中華”牌卷煙價格是最高的。
從1965至1967年,“中華”牌卷煙就出口香港市場。1985年,上海煙草進出口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出口820件“中華”牌等滬產卷煙,創匯11萬美元,以后逐年上升,1992年出口295520件,創匯3991萬美元,出口地區擴大到新加坡等東南亞市場,為國家賺取了不少外匯,同時也為上海卷煙廠引進國際先進卷煙設備提供了充足的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