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湖南特產
Specialty
Specialty
- 桑植蘿卜-張家界特產-蔬菜閱讀量:195
- 洞溪七姊妹辣椒-張家界特產-調料閱讀量:151
- 張家界葛根粉-張家界特產-藥材閱讀量:116
- 張家界椪柑-張家界特產-水果閱讀量:168
- 茅巖莓茶-張家界特產-茶類閱讀量:114
- 張家界大鯢-張家界特產-水產閱讀量:151
- 瀏陽蒸菜-長沙特產-小吃閱讀量:193
- 羅代黑豬-長沙特產-家禽閱讀量:53
- 大圍山梨-長沙特產-水果閱讀量:157
- 沙坪湘繡-長沙特產-手工藝品閱讀量:186
特產簡介
張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開發有限公司,以傳統工藝生產原始洞溪七姊妹辣椒系列產品——剁辣椒、石磨辣醬、辣椒干、辣椒粉、泡辣椒等。洞溪位于慈利西南部,海拔較高,有“慈利西藏”之稱,正是這獨特的地理位置,洞溪的七姊妹辣椒辣口不辣心、含火不上火,遠近聞名,成為廣大群眾餐桌上的佳品。2005年,張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傳統工藝生產原始洞溪七姊妹辣椒系列產品——剁辣椒、石磨辣醬、辣椒干、辣椒粉、泡辣椒等。
逶迤武陵山下,美麗張家界旁,滔滔澧水之濱,崇山峻嶺之中,湘西北的原始滋潤著萬千生物,在層巒疊嶂、高山深谷的原生態環境中,孕育出了”上汗不上火,辣口不辣心“的洞溪七姊妹辣椒。她因七個一簇,朝天生長,形似七個姊妹成團擁抱而得名。她因外形細小勻稱,顏色大紅奪目,色澤鮮活油亮,辣味厚重持久,內質含量豐富等優異品質而名揚四海。

洞溪七姊妹辣椒
儲存方法
1、直接放至陰涼處或放入冰箱保鮮室;
2、冷凍辣椒。洗凈,整個或切片裝入冷凍袋,抽出空氣,放入冰箱冷凍。要用時,只需從冰箱取出后,慢慢解凍,或用沸水燙幾秒,去掉它們的皮。
3、把辣椒浸在橄欖油里,密封,存放在陰涼處。
4、制作成辣椒醬、泡椒和干辣椒,密封保存。
特征特性
洞溪七姊妹辣椒以5~9個為1束(大部分以7個為1束),辣椒尖朝上,辣椒體形細小,一般長40~70 mm,直徑6~10 mm,成熟后,色澤紅潤油亮,破碎后籽多肉少。成熟的洞溪七姊妹辣椒香辣純正醇厚,辣味濃,食用后,具有排汗排毒、提神醒腦的功能。
洞溪七姊妹辣椒的辣椒素、辣椒紅素、VC、鐵、鋅、硒、蛋白質、干物質等含量比其他品種的朝天椒都明顯高出很多。辣椒素含量一般4.582 mg/g,最高達5.823 mg/g,是普通辣椒的4倍,屬于猛辣型產品。VC含量一般為180 mg/100 g,最高達201 mg/100 g,是普通辣椒的5倍。磷、鐵、鉀、硒、鋅含量豐富,其中鐵含量一般為96 mg/kg,是普通辣椒的2倍。蛋白質含量達2.06%左右,比普通辣椒高20%以上。干物質含量21.82%,比普通辣椒高10%以上。

洞溪七姊妹辣椒
洞溪七姊妹辣椒高產栽培技術
培育壯苗
1、準備苗床。洞溪七姊妹辣椒3月上旬在大棚內育苗。苗床土厚10~15 cm,要求床土細碎、平整,否則容易出苗不勻。每1 m2苗床摻入三元復合肥(15-15-15)0.2 kg、硼鋅肥5 g、草木灰1.5 kg,也可摻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 g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0 g,以防治猝倒病和炭疽??;每1 m2苗床土摻入2.5%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 g,防治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
2、浸種催芽。播前將種子晾曬2~3 d,用30℃的溫水浸種4~5 h,再用0.3%高錳酸鉀液浸種20~30 min,撈出徹底洗凈藥液,隨后用30℃的溫水浸種5~6 h,瀝干水分后置于25~30℃條件下催芽,當有80%的種子出芽后即可播種。
3、適時播種。播種前將苗床灌足水,水滲下后(要求床面無積水)將種子均勻撒播在苗床上,用過篩的細土均勻覆蓋,覆土厚約0.5 cm。然后用48%氟樂靈乳油500倍液噴灑苗床,最后蓋上薄膜,待出苗70%時撤去薄膜。
4、苗床管理。前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0~28℃,夜間15~18℃,苗床地溫不低于17℃;后期白天溫度保持在15~20℃,夜間溫度保持在8~10℃。因底墑充足,前期無需澆水,后期如果需要補水,用噴壺噴水,保持苗床濕潤即可。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要間苗,苗距以3 cm為宜。定植前10 d進行煉苗,控制苗床水分,加強通風,促進幼苗健壯生長。4月中下旬達到壯苗標準:株高12~15 cm,莖粗1.2 cm,真葉6~8片,苗齡50~60 d,子葉完整,根系發達。
整地施肥
洞溪七姊妹辣椒適宜種植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質疏松肥沃的土壤上。在定植前15 d結合整地施肥,每667 m2施腐熟廄肥4~5 m3、高鉀復合肥(氮、磷、鉀含量均為16%)80 kg、硼砂0.5 kg。為防治地下害蟲,667 m2撒施3%辛硫磷顆粒劑2~3 kg。然后起壟,壟高10 cm、寬50 cm,大壟間距80 cm。整平壟面,每667 m2用48%氟樂靈乳油200 mL對水50 L,均勻噴灑地表。噴施除草劑時,要注意保持地表濕潤,不能漏噴、重噴,以便在地表形成一層均勻的藥膜,然后覆蓋地膜。地膜要緊貼地面,松緊適中,膜邊緣順壟邊下垂,埋入溝內,用濕土封嚴壓實。
及時定植
于4月下旬選晴朗無風的天氣定植。定植前苗床澆1次透水,以便于起苗。一般采用大小行定植,以利于通風透光和農事操作。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待栽培壟覆膜2 d后定植,單株定植,株距25 cm,每667 m2定植4 100 株。隨定植隨澆水,一定要澆透水,以防死苗。田間可以套種單行玉米等高稈作物,以利于調節小氣候,減輕日灼病對洞溪七姊妹辣椒的影響。
田間管理
1、及時摘心。洞溪七姊妹辣椒產量主要由側枝果實組成,側枝產量占總產量的80%~90%。5月中旬當主莖現蕾時,及時摘心。一是可以促進側枝萌發,且植株生長整齊一致;二是可以促進洞溪七姊妹辣椒成熟一致,采摘集中,省工省時。
2、肥水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6月中下旬,每667 m2追施尿素4~5 kg;開花結果期噴磷酸二氫鉀液等葉面肥,以防早衰。盛果期如遇干旱,應及時澆跑馬水,切忌大水漫灌。
3、病害防治。洞溪七姊妹辣椒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炭疽病和疫病發生時,在發病初期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5~7 d噴1次,連噴3~4次;病毒病發生時,用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隔10 d噴1次,連噴3~4次。
4、蟲害防治、洞溪七姊妹辣椒主要害蟲有煙青蟲、蚜蟲、茶黃螨、紅蜘蛛等。防治蚜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可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防治煙青蟲等咀嚼式口器害蟲,可噴施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防治紅蜘蛛和茶黃螨,可噴施73%炔螨特乳油 2 000倍液,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
5、及時收獲。洞溪七姊妹辣椒全部轉紅以后,于9月底10月初一次性收獲。

洞溪七姊妹辣椒
地理地標
慈利,自古“土俗淳慈,產物得利”,這座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居澧水中游,武陵山脈東部邊緣的歷經2200年的歷史古城,從周朝的烽火中迤邐而來,在這片3480平方公里的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漢族、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等25個民族共70萬人在此繁衍生息。這里山高谷深,林木茂密,資源豐富,“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其真實寫照。
造化垂青,歷史繁衍,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慈利旖旎風光、山水鐘靈、斑斑史跡。楚白公城遺址、唐建興國寺梅花殿、明建九溪衛古城、清建漁浦書院、溪口古鎮、李自成屯兵遺址傳遍著歷史的聲音。潤傳峽、龍王潭、太華山、懸絲洞、龍魔地縫、張家界大峽谷寫著自然的偉岸與傳奇。五雷山、云朝山承載著道教文化的傳衍。慈利山峻,“第一危峰插絳霄,煙飛霧障撐仙掌”;慈利水秀,“春融水國光搖岸,雨霽山城浪拍窗”;慈利景美,“綠水煑紅日,青山帳白云”,憑借這些自然和歷史的恩賜,經多年開發逐步形成了“溫泉之鄉、道教圣地、休閑樂園”的旅游勝地。
慈利縣地處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冷涼濕潤,雨水充沛,春溫多變、晝夜溫差大、夏秋多旱及嚴寒期短等氣候特點。洞溪七姊妹辣椒生長在500-800米的高寒山區,產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強度適宜。營養生長期雨量充沛,適應椒苗成長。生殖生長期雨量減少,適合果實發育。加工制作時氣溫較低,適合洞溪七姊妹辣椒加工、發酵、儲存。
洞溪七姊妹辣椒產地屬富硒地區,植被豐富,林木茂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高,微量元素豐富,保護區內尤其是土壤中鐵、磷、鈣、鋅、硒的含量較高,非常適宜辣椒種植。
文化背景
慈利縣種植辣椒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據明末《慈利縣志》記載:“暇則摘茶采蜜割漆捋椒以圖貿易”。到清朝時,慈利人食用辣椒已比較普遍,據清末《清稗類鈔》記載:“湘、鄂之人日二餐,喜辛辣品,雖食前方丈,珍錯滿前,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清代《慈利縣志》記載:“物產……艽,俗名辣椒……以上蔬”。說明清代末年慈利人就食辣成性,并廣為種植。
洞溪七姊妹辣椒品種的引入,據民間流傳,應歸功于李自成的大將李過,他非常喜愛食用朝天椒,行軍隨身攜帶,餐餐不離。當年李闖王兵敗南下,落戶石門夾山寺出家為僧,李過就近隱入慈利縣高峰鄉的茅庵村,法號“野拂”,野拂和尚將隨身攜帶的朝天椒就地種植,并在云游各地時,留下種子讓百姓試種,幾年間,凡野拂和尚足跡所至之處,朝天椒均有種植,逐步在慈利全縣擴展開來。然而,唯獨常年云霧繚繞的洞溪鄉生產的朝天椒因其“色鮮艷、味純正、辣舒爽”深受百姓喜愛,并習慣稱之為洞溪七姊妹辣椒。
清代末年,孫中山的貼身保鏢南北大俠杜心五是慈利人,非常嗜好酒和辣椒。他吃的辣椒就是由洞溪的一位龔姓財主所供應。杜心五招收了不少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國軍某軍軍長李麗九,以及萬籟聲。這兩個弟子也是一日三餐不離“洞溪七姊妹”。尤其是杜心五本人于1905年在日本擂臺上打敗當時號稱世界無敵的日本拳王之后,名震世界,當記者采訪問他的飲食嗜好時,他脫口而出:“洞溪七姊妹辣椒”。從此,武壇上出現一個食用洞溪七姊妹辣椒有助武功的傳說。
文化積淀
近年來,以張家界為龍頭的旅游事業蓬勃興起,一些著名作家如丁玲、黃永玉、康濯、秦培春、任光椿、古華、梁上泉等,他們取道慈利特意品嘗“洞溪七姊妹”,為洞溪七姊妹辣椒大唱贊歌,如任光椿的散文《湘西一絕——洞溪七星椒》,古華的七言絕句《偏愛七姊妹》,秦培春這位電影劇作高手所寫的《風流的古鎮》中著重喧染了洞溪七姊妹辣椒,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2008年,洞溪七姊妹辣椒參加中國湖南第八屆(國家)農博會時,經外國專家品嘗,大為贊嘆稱之為“辣椒之最”,并留句曰:“品洞溪七姊妹,悟湘菜之靈魂。”

洞溪七姊妹辣椒
拓展閱讀:
1、洞溪七姊妹辣椒百科。
各地十大特產 / specia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