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吉林特產
Specialty
Specialty
- 黃松甸黑木耳-吉林特產-菌菇閱讀量:64
- 舒蘭大米-吉林特產-糧食閱讀量:79
- 萬昌大米-吉林特產-糧食閱讀量:126
- 滿族八大碗-長春特產-小吃閱讀量:132
- 長白山珍宴-長春特產-小吃閱讀量:182
- 德惠肉雞-長春特產-家禽閱讀量:103
- 鯰魚-長春特產-水產閱讀量:149
- 五味子-長春特產-藥材閱讀量:187
- 榆樹大米-長春特產-糧食閱讀量:147
- 九臺飲馬河大米-長春特產-糧食閱讀量:62
特產簡介
萬昌大米是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所產大米,位于北緯43°,是世界黃金水稻帶的中央,地勢平坦開闊、土質肥沃、水源充沛,萬昌鎮是“中國粳稻貢米之鄉”,萬昌鎮粳稻種植面積居全國鄉鎮水稻種植面積的第二位,被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評為金獎產品。萬昌粳稻貢米生產悠久,永吉縣種植水稻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清康熙年間,在此設置牧場,飼養軍馬、種植粳稻,是東北地區最早的粳稻貢米之鄉。
歷史
萬昌粳稻貢米生產悠久,永吉縣種植水稻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清康熙年間,在此設置牧場,飼養軍馬、種植粳稻,是東北地區最早的粳稻貢米之鄉。據記載,漢唐時期,中國北方農耕文化和游獵文化在此會集,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快速發展。清順治14年,在吉林市就設置了烏拉打牲總管衙門,專門負責進貢吉林地區的優質大米等東北特產,史上曾有“南有江南織造,北有打牲烏拉”之說,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東巡至吉林地區,食用了該地區生產的大米,覺其香糯潤滑,口感甚佳,心喜不已,遂題詩:“山蓮江城清水亭,稻花香變百里營,粗碗白飯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寧。”乾隆皇帝兩次東巡吉林,即興賦詩:“松江萬里稻興滔,碎碾珠玉降窮瑤,綿香宜腹還天力,慰我黎庶盡辛勞,”兩代皇帝對萬昌地區的粳稻貢米給予高度贊美。
信譽品牌
多年來,地方政府在調整種植結構上很下功夫,指導本地農民種植優質水稻。
萬昌大米所產區域是“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級綠色水稻種植標準化示范區”,被聯合國工發組織確認為“綠色產業科技示范園”。“萬昌大米”已獲得國家三重保護(國家原產地標識認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萬昌大米”是首個獲得國家三重保護的大米品牌產品;是國家綠辦在全國最早認定的綠色大米之一,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產品質量全部達到國家A級綠色大米標準;2000年8月被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評為金獎產品;2013年12月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永吉縣的“萬昌大米”獲得本屆交易會金獎;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糧油交易會金獎;永吉縣全境是“國家無規定疫病區”。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近60戶,基本形成了永吉縣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產業群。轉載于買購網。

地域范圍
行政區域包括永吉縣岔路河特色農業經濟開發區現轄的萬昌鎮、岔路河鎮、一拉溪鎮、金家鄉、星星哨水庫灌區管理局,共計3鎮1鄉1個管理局55個行政村的水稻田。地理位置為:東經125°33′-126°12′,北緯43°23′-43°52′,平均海撥200米以下,水稻種植面積20000公頃,總產量18萬噸。具體地域范圍是:東至一拉溪鎮賈河子村代王溝屯東與吉林市交界處,南至金家鄉金家村碾子溝屯南黃榆背山西坡,西到萬昌鎮新房子村后楊家屯飲馬河東岸,北到一拉溪鎮富家村朱下溝屯北與九臺市交界處。
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況。岔路河特色農業經濟開發區水田分布在松遼平原南端開闊平原,由境內飲馬河、岔路河、鰲龍河沖積形成。土壤類型為草甸土、沖積土和水稻土,土層深厚,土質酥松、肥沃。土壤平均有機質含量≥3.34%,全氮含量0.1535%,全磷含量0.0944%,全鉀含量3.226%,富含硅、鋅、鐵、硒等微量元素,土壤pH值為6.1-6.42。
2、水文情況。全區境內飲馬河、岔路河、鰲龍河等七條河流為第二松花江水系一級支流。年平均降水量為650-700毫米,5-9月份降水量59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降水總量為7.2億立方米。多年來,河流平均徑流量
可保持4億立方米。全區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5.82億立方米(含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充沛,流向有利,適合大面積綠色水稻種植。區內有星星哨水庫等大中小型水庫7座,其中星星哨水庫為省內大型水庫,庫區集水面積845平方公里,上游無任何污染源,正常蓄水11600萬立方米,最高蓄水26500萬立方米,灌區面積16.5萬畝,防洪保護面積2.25萬畝,除澇面積1.5萬畝,可保證5個鄉鎮55個行政村的水田灌溉用水。
3、氣候情況。永吉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東南面環山,西北面為開闊平原,形成獨特的小氣候區。年平均氣溫4.9℃,≥10℃有效積溫2794℃,全年日照時數2500-2800小時,實照率為65%。4-9月份作物生長季節日照時數1500-1600小時,無霜期138-145天,7-8月份高溫多雨,雨熱同季,利于水稻生長。8-9月份水稻出穗至成熟期平均氣溫22.7℃,晝夜溫差大,平均溫差11.4℃,有利于水稻養分的積累。永吉縣洪澇、早霜等自然災害較少,冬季寒冷,威脅水稻生產的病蟲害較輕。
4、人文歷史情況。永吉縣岔路河特色農業經濟區種植水稻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據《永吉縣志》記載:“清康熙年間,這一帶曾經是飼養軍馬的牧場,稱為西馬場,經多年開墾,漸為耕地,以種植高梁、稗子、粳稻等抗澇作物為主,尤以粳米馳名省內……”,民間有“岔路河粳米可煮三次,味不改,飯粒亦不破,謂之頂三水”之說。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大批朝鮮族農民遷入飲馬河、岔路河、鰲龍河沿河一帶,同當地的漢、滿、回等民族一道利用自然河道,修建柳條攔河壩,擴大水田種植規模。1927年(中華民國16年)有王光慎、劉會等種田大戶在飲馬河東岸、岔路河北岸修堤3000米,堤高1.5米,控制洪水,并將河道截灣,挖排水溝2-3公里,控制內澇,將洼地旱田改水田,集中連片種植,水稻種植面積大增。到1944年水田面積已達到14.3萬畝。
70年代星星哨水庫全面建成,促進了當地水稻生產的快速發展,水田面積發展到15000公頃,并成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2003年經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技術促進處綠色產業委員會確認:永吉縣岔路河農業經濟示范區為綠色產業園區;2006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確認吉
林省永吉縣為“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單位”;2007年經農業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準吉林省永吉縣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
在150年水稻種植實踐中,永吉稻農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先進“淺—潤(曬)—淺”間歇灌溉技術;永吉水稻科研人員培育的優良水稻品種“雙豐8號”,以其抗病、抗寒、早熟、豐產性好的特點,從70年代開始在全省示范推廣,成為全省稻農種植中早熟品種的首選;其編制的吉林省地方標準《水稻缽育稀植綜合栽培技術規程》(DB22/T848-1996),成為指導我省水稻種植的技術標準;縣農科站獨創的大棚旱育技術、大棚盤育苗機插秧技術,使平均畝產從466公斤,達到現今的1000公斤,并榮獲國家科委農業技術推廣獎和省科研成果獎。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產地環境符合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土壤選擇草甸土、沖擊土和水稻土。灌溉用水符合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環境空氣質量應符合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所規定的二級標準。
2、品種選擇。選用通過審定的,抗逆性強的,中晚熟和中熟偏晚的優質品種。目前全縣大面積推廣優質水稻品種有農大七號、吉粳88號、吉粳83號、五優一號等。這些品種整精米率高、惡白率低、膠稠度高、米質口感好,符合GB4404.1-1996《農作物種子質量標準》。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水稻生產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肥料與無機氮的比例不超過1∶1,禁止施用硝態氮肥。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永吉縣《綠色食品水稻種植技術規程》、《綠色食品大米生產操作規程》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T/T393-2000)和《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00)。
4、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當籽粒的90%以上變黃成熟,穗軸有三分之二黃熟,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綠色籽粒存在時進行收獲,收獲時要在睛天上午9時以后割地,采用人工或機械收割,割后應捆成小捆進行自然晾曬,并經常翻動,當水分下降到15%時,再進行脫粒。要求不同品種單獨收割、單獨脫粒、單獨貯藏,嚴禁品種間混雜。要在睛天打場脫粒,以利于降低水份、保證純度、提高商品質量。
5、生產記錄要求。萬昌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生產記錄,對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記載并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產品典型品質特性特征和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1、外在感官特征。萬昌大米具有米粒整齊勻稱、色澤潔白鮮亮、晶瑩剔透、硬度大,外形呈短圓或橢圓形;蒸煮時飯香四溢,飯粒結構緊密,潔白、油亮,入口后滑爽、有粘性、不粘牙,且軟硬適中,口味甜、香濃郁,口感細膩,可反復蒸煮米粒不破碎,冷飯不回生。
2、內在品質指標。萬昌大米生產中保留了大米中絕大部分營養物質,避免了米中蛋白質、維生素的大量流失,整精米率≥68%,膠稠度≥79mm,惡白率≤15%,直鏈淀粉含量≤15%,粗蛋白含量≥6.96%,賴氨酸含量≥0.28%,透明度為1,并富含維生素B1、B2、B6以及鈣、鐵、硒等物質和微量元素。
3、安全要求。
?、倭谆?、氰化物、氮化苦、二硫化碳按GB/T5009.36有關規定執行。
?、邳S曲霉毒素B1按GB/T5009.22有關規定執行。
?、酃碐B/T5009-1996規定執行。
?、苌榘碐B/T5009.11規定執行。
?、菁Z食粗蛋白質測按GB/T5511—1985規定執法。
?、薰任锘曳譁y定按GB48001-84規定執行。
?、呒Z食米類加工精度檢驗按GB5502—85規定執行。
?、嘀辨湹矸蹨y定按GB8648-87規定執行。
?、嵝l生標準按GB2715-81;GB2761-81執行。
4、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分級:產品分A級綠色食品大米、AA級綠色食品大米、有機大米、特等米四個等級。
?。?)包裝: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食品包裝衛生要求,還應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大米的銷售包裝應符合GB/T17109的有關規定,所有包裝材料均應清潔、衛生、干燥、無毒、無異味,符合食品衛生要求。所有包裝應牢固,不泄漏物料。
?。?)標識:標志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萬昌大米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注型式)。
?。?)運輸:成品運輸工具、車輛必須清潔、衛生、干燥,無其他污染物。成品運輸過程中,必須遮蓋,防雨防曬,嚴禁與有毒有害和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儲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成品倉庫必須清潔、干燥、通風,無鼠蟲害。成品堆放必須有墊板,離地10cm以上,離墻20cm以上。成品不得與有毒有害、1變質、有不良氣味或潮濕的物品同倉庫存放。運輸、貯藏過程符合NY/T5190-2002的規定。轉于博雅特產網。

萬昌大米百科介紹:https://baike.baidu.com/item/萬昌大米/4843369
各地十大特產 / specia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