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寧夏特產
Specialty
Specialty
- 寧夏特產枸杞菊花茶-枸杞子菊花茶制作及作用閱讀量:152
- 大武口涼皮-石嘴山特產-小吃閱讀量:81
- 沙湖大魚頭-石嘴山特產-小吃閱讀量:115
- 黃渠橋羊羔肉-石嘴山特產-小吃閱讀量:102
- 李崗西甜瓜-石嘴山特產-水果閱讀量:63
- 大武口小公雞-石嘴山特產-家禽閱讀量:184
- 太西煤-石嘴山特產-其它閱讀量:126
- 寧夏大米-銀川特產-糧食閱讀量:115
- 灘羊-銀川特產-家禽閱讀量:151
-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銀川特產-酒類閱讀量:177
特產簡介
到了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不吃一份涼皮,等于沒來過大武口。
對于大武口人來說,涼皮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載著來自五湖四海支寧人的集體記憶,代代相傳。
“三住宅”“一棵樹”“三棟樓”“905”“劉紅梅”,一個個苦心經營出的“老字號”品牌,成為大武口涼皮的代表,也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美食地標”。
在石嘴山這個寧夏老工業基地,涼皮以其快捷和經濟實惠一度占據了工礦時代人們的味蕾。
“小時候,一份涼皮吃得不過癮,又苦于囊中羞澀,索性買個饅頭,吃完涼皮,再用饅頭把湯蘸個精光。”現在想來,市民高女士仍然覺得小時候的涼皮最好吃。
大武口涼皮的制作流程工藝十分講究。從選面粉到洗面漿、再到上鍋蒸,歷經八九個小時;面團需反復揉捏數千次,直至淀粉全部洗出;面皮柔韌透亮,面筋疏松透氣,具有麥芽的香甜;摒棄了重油、重調料、重芝麻醬的陜西風格,使用本地的平羅辣椒,搭配上蒜水芥末等調料,調配出酸辣香的獨特風味。
上世紀80年代起,常有推著自行車沿街叫賣的涼皮小販穿梭在大武口區街頭巷尾;上世紀90年代,小販們告別提籃小賣,搭起簡易房,有了固定賣點;時至今日,城區內不斷地涌現出全新的店面。

大武口涼皮
近30年過去了,一份涼皮從0.25元逐漸漲到了七八元,但當地人對大武口涼皮那份念想和感覺始終未變。
因為采用純手工制作,涼皮店產量有限,排隊買涼皮成了大武口街邊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劉紅梅涼皮店,千余份手工涼皮剛到下午就賣光了。許多外地訂單,劉紅梅采取真空包裝外加順豐快遞的方式處理,到貨后口味也不會受到影響。
大武口人還創新制作出卷涼皮。顧名思義,就是把涼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即把黃瓜、熟花生、面筋、香菜等用芝麻醬和其他調料拌勻后放入一大張涼皮里面,然后裹成卷即可使用,成為年輕群體和上班族的快餐首選。
“大武口涼皮從來不跟風復制,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根據各自的地方風味,調制出千差萬別的口味,讓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味道,造就了大武口涼皮不可復制的辨識度和市場影響力。”大武口涼皮協會會長周峻銘說。
如今寧夏各地也都能見到大武口涼皮的身影。周末往來銀川與大武口的出租車和私家車上,后備廂里就載著涼皮。涼皮,已成為石嘴山人出門的伴手禮。

大武口涼皮
大武口涼皮發展
“大武口涼皮不僅走俏西北,還熱銷長三角。”來自義烏的客商李先生對大武口的涼皮贊不絕口。
在推介會現場,“總機廠一棵樹”“三住宅涼皮”“白芨溝劉紅梅”等知名涼皮店家的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隊。“總機廠一棵樹”負責人楊清廉告訴記者:“我們一早準備了150份涼皮帶到會場,沒想到這么受歡迎,我們又聯系了店里再送150份涼皮來。”
小小涼皮如此受歡迎,這與大武口涼皮多年來保持口味不變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大武口涼皮采用黃河水澆灌小麥磨出的高精特精粉和當地羊角辣椒這兩種優質食材,在融合陜西、四川等地涼皮做法的基礎上,研發出獨特的風味。近年來,借助“互聯網+”,大武口涼皮不僅在銀川、吳忠、烏海等地實現配送,還在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開設了大武口涼皮實體店。
大武口區委副書記李云告訴記者:“近年來,大武口區把涼皮確定為區域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和宣傳推廣力度。涼皮產業規模逐步壯大、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今年2月份,大武口涼皮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成為大武口區的一張“特色名片”和“金字招牌”。
據介紹,“總機廠一棵樹”“三住宅涼皮”“云菊”“白芨溝劉紅梅”“東武樓”“三棟樓”等6家個體注冊了商標,其中“三住宅涼皮”“總機廠一棵樹”取得寧夏回族自治區著名商標。其他品牌如“東武樓”涼皮通過淘寶網等平臺創建線上門店,通過網絡打開了銷售市場。
記者了解到,為了進一步挖掘優質特色涼皮產業價值,打響大武口涼皮品牌,大武口區將加快推進涼皮產業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在生產、加工、宣傳等方面不斷發力。目前,大武口經營涼皮的店有300余家,共帶動就業1000余人,年營業額近8000萬元。(經濟日報 記者 許凌)

大武口涼皮
“大武口涼皮”成功獲批地理標志集體商標
近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通過審定并發出公告,“大武口涼皮”成功申報地理標志集體商標。這是繼“惠農枸杞”之后我市的第三件地理標志商標,也是寧夏的第二十二件。目前,我市共有“太西煤”“惠農枸杞”“大武口涼皮”地理標志商標三件。
石嘴山市曾為老工業城市,但地理標志商標多為農產品品牌。為此自2002年“太西煤”成功注冊我市第一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一直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兩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轉變思路,創新服務方式,落實“創名牌”工程,穩步推進品牌培育工作。在“大武口涼皮”申報地理標志集體商標過程中,多次與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溝通聯系,及時整改申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注冊成功。自2016年以來,我市成功培育“惠農枸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大武口涼皮”地理標志集體商標2件,成績可喜可賀。
“大武口涼皮”地理標志集體商標的成功注冊,將更好地帶動地方品牌經濟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